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否常常追着老师要要点?要点是指某个模块常识的重点、核心内容、重点部分。
1.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一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用途;如果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水平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借助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水平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2.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二
牛顿第肯定律
概念:所有物体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
惯性
1、概念:物体具备的维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备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点决定,与外面原因无关。
4、惯性是不可以被克服的,但可以借助惯性做事或预防惯性的不好的影响。
5、不要把惯性定义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些维持原运动状况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用途时的运动定律。
3.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三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假如物体在两个共点力有哪些用途下处于平衡状况,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由于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办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为此,需要第一学会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点: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用途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用途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一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用途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用途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假如物体受多个力用途处于平衡状况,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四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未必"
摩擦力可能不是阻力
静摩擦力未必比滑动摩擦力小
静摩擦力的方向未必与运动方向共线,但肯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摩擦力未必越小越好,由于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不是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没有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五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6.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六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能不是不动的,只不过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会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略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备相对性,需要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一样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遇见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挨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1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一样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定义中的一个,要掌握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意思。平时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见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定义的影响,非常难同意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目前所学的平均速率。
7.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七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概念: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地方、瞬时速度、等状况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一般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概念: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地方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地方指向末地方。
②路程的概念: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通常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8.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八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用途,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用途点叫力的三要点。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点表示出来的办法叫力的图示。
根据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
②按成效命名的力。
力有哪些用途成效: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况
9.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九
弹力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些形变比较明显,有些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领会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用途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需要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弹力的方向:与用途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缩短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况、所处地方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依据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10.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要点 篇十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备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状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维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